專題報導

  • 列印 (在新視窗開啟) 列印   轉寄 (在新視窗開啟)  轉寄   字級

文/ 替代役黃士晃(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畢業)

    

      料峭寒冷的初春即將過去,大地萬物如初醒般昂然蓬發。在島國南方的山谷裡,一群潛藏一季冬寒的紫蝶仙子們,正振翅離開這個渡冬的處所,北返回歸那久違的原鄉,為了牠們的下一代,再遠的路途跋涉都是值得的,世世代代的遷徙奔波,依循著祖先履及的道路前進,而等待著牠們到來的,是那盎然豐美的食物,讓牠們啖食藉以育兒繁衍,完成生生不息的生命傳承,接續那南回北返的輪迴使命….

 

☆紫斑蝶寳寳的食物-食草


  台灣有四種紫斑蝶,分別為斯氏紫斑蝶、小紫斑蝶、圓翅紫斑蝶及端紫斑蝶。四種斑蝶的幼蟲所喜歡吃的食物都不盡相同,其中以斯氏紫斑蝶及小紫斑蝶的幼蟲最為挑食,分別只吃蘿藦科的羊角藤及桑科的盤龍木,而圓翅紫斑蝶的幼蟲主要吃桑科榕屬的多種植物,端紫斑蝶的幼蟲則可吃跨科別的植物,包跨上述桑科榕屬的植物及夾竹桃科的絡石和爬森藤等(詳見表一)。在都會公園內現有栽植的食草包括羊角藤、盤龍木、正榕、島榕及絡石等,以下簡單介紹這幾種食草及園內的分布地點:


 ※    羊角藤


 羊角藤

羊角藤

  羊角藤為蘿摩科多年生木質藤本,分部於本省北部、中部沿海及原野,通常纏繞在樹枝上或平鋪於地面上。全株具有乳汁,有毒。葉對生,兩面光亮,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先端尖銳,基部盾形,全緣,被細短柔毛。花黃色,細小,花冠5裂,密生呈聚繖花序,萼片有毛。蓇葖果,長尖卵形成對生長,膨大似羊角,亦似古代的一種靴子,故又名「武靴藤」。種子卵形,扁平,具白色冠毛,風一吹動,冠毛會如同降落傘般開展,帶著種子飛翔,飛行一段距離後種子掉落而達到散播的目的。


分布地點:公園西側步道旁相思樹林內及東側相思樹林保護區內。


 ※     盤龍木


 盤龍木

盤龍木

盤龍木為桑科落葉性蔓莖的小灌木,全株具有乳汁,蔓莖穿梭蔓延在珊瑚礁及乾燥石灰岩地區,莖上還有許多細小突出的氣孔。互生的卵狀橢圓形葉,葉基鈍形或近於心形,葉的表面感覺十分粗糙。雌雄異株,花期為3至5月,花小為淡綠白色,雄花為腋生穗狀花序,而雌花排列成腋生的頭狀花序。成熟果實為紅色卵形瘦果,著生在花托和不發育的雌蕊合成的黃色果托上,內藏1個種子。


分布地點:目前少量栽植於公園西側第一彎道旁。


※     正榕

  正榕即是俗稱的榕樹,為桑科常綠大喬木,幹粗壯,氣根多,葉為互生,卵形革質,隱花果呈紅紫色或淡黃色。最大特徵是發達的氣根,這些氣根會越來越長,最後垂到地面,並且鑽入泥中而成為支柱根。喜高溫多濕,日照需充足。又具抗風、耐潮、耐旱、耐貧瘠及耐修剪的特性,常做為庭園樹或行道樹。


分布地點:栽植於植物觀賞區、中心遊憩區及維修中心往南側地下道沿路草坪區。


※    島榕

島榕為桑科常綠中喬木,又稱白肉榕,產於臺灣各地的平野、山麓及海濱。葉橢圓狀披針形,具短柄,互生,革質,兩面光滑,基部明顯歪斜,狀似台灣島。果實為隱花果,腋生,單立或雙生,球狀先端微凸,有明顯果梗,成熟時呈橙黃或橙紅色。


分布地點:栽植於植物觀賞區-民俗植物。


 ※     絡石

絡石 

絡石

     絡石為夾竹桃科常綠藤本,具乳汁,全株有毒。台灣有數種絡石,包括臺灣絡石、細梗絡石、絡石及蘭嶼絡石(產於蘭嶼及綠島)等,園藝栽培上亦有斑葉絡石品種。野外以絡石及細梗絡石較為常見。


*絡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aire:

        多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內陸地區灌叢及林緣。枝條被毛,葉略革質,橢圓至長橢圓形,長1-8.5 cm,先端銳尖,兩面被毛。花冠筒口被毛。


*細梗絡石Trachelospermum gracilipes Hook. f.:

        多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地區灌叢及林緣或近海岸地帶。枝條光滑,或幼枝略被淡褐色細毛。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7-9.4 cm,先端銳尖或鈍,光滑無毛。花冠筒口光滑。


分布地點:公園西側及東側相思樹林內。



表一、四種紫斑蝶的食草


種類

食草

科別

學名

斯氏紫斑蝶

蘿藦科(Asclepiadaceae)

★羊角藤Gymnema alternifolium (Lour.) Merr.

小紫斑蝶

桑科(Moraceae)

★盤龍木Malaisia scandens (Lour.) Planch.

圓翅紫斑蝶

桑科(Moraceae)

榕屬(Ficus)

澀葉榕F. gibbosa Blume Bijdr.

糙葉榕F. irisana Elmer

台灣天仙果F. formosana Maxim

★正榕F. microcarpa L. f.

★島榕F. virgata Reinw. ex Blume

牛乳榕F. erecta Thunb. var. beecheyana (Hook. & Arn.) King

珍珠蓮F. sarmentosa B. Ham. ex J. E. Sm. var. nipponica (Fr. & Sav.) Corner

九丁榕F. nervosa Heyne ex Roth.

端紫斑蝶

桑科(Moraceae)

夾竹桃科(Apocynaceae)

同上述榕屬植物

★絡石Trachelospermum sp.

爬森藤Parsonia laevigata (Moon) Alston


★公園現有栽植


☆乳草蝶與警戒色


幼蟲身上具有警戒色 

幼蟲身上具有警戒色

  由以上的食草介紹,可以發現這些植物大多會分泌乳汁,因此斑蝶有「乳草蝶」(Milkweed Butterflies)的英文別名。其中在蘿摩科及夾竹桃科兩種植物的乳汁中,都含有高劑量的化學物質奮心劑(Cardenolides),動物若誤食此兩種植物,輕則有嘔吐不適的症狀產生,量多則有導致死亡的可能。然而紫斑蝶幼蟲及成蝶會攝食有毒植物葉片並將這些毒素儲存於體內,毒素不但不會傷害牠們,反而累積在體內形成一種保護的作用,所以牠們身上醒目鮮豔的色彩其實是警告捕食者不要輕易嘗試的「警戒色」。


 ☆紫斑蝶先生的銷魂香水-含PA的蜜源植物


雄性紫斑蝶腹部末端有一對會散發特殊氣味的黃色毛筆器(Hair pencils),會分泌出許多用來擄獲美人芳心的銷魂香水「斑蝶素」Danaidone,而合成這種性費洛蒙-斑蝶素的原料來自於一些富含砒咯啶植物鹼PAs (pyrrolizidine alkaloids)的植物,這些植物包括菊科澤蘭屬植物、白鳳菜及紫草科的狗尾草、白水木等(表二),在它們的花蜜中含有大量的砒咯啶植物鹼,因此可以發現訪花的紫斑蝶幾乎都是雄蝶,這種食性偏好稱為「嗜植物鹼性」(Pharmacophagy)。以下簡單介紹幾種公園內所植含PA的蜜源植物及在園區內分布地點:


   白水木


 白水木

白水木

白水木為紫草科常綠性的灌木至小喬木,除了枝條、樹皮是灰褐色外,小枝條、葉片與花序,都被有銀白色的絨毛,葉子是呈輪生狀密集排列於枝條頂端,全緣,倒卵形或湯匙形,兩面都密佈絨毛。花白色或是略帶淺粉紅,排成兩列,是屬於頂生之「蠍尾狀聚繖花序」。白水木的果實是球形核果,果實成熟時也是呈淺綠至灰綠色。


分布地點:栽植於公園西側第一彎道旁及戶外表演廣場旁。


 

※     狗尾草


狗尾草 

狗尾草

  狗尾草為紫草科一年生草本,民間俗稱耳鉤草。高約20至50公分,葉片長卵形具柄,基部鈍形,先端漸尖,鈍鋸齒緣或波狀緣,葉面及葉緣均有皺紋或皺褶,葉互生或近於對生,全株被有粗毛。夏秋開花,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花序為沿花軸單側開放的卷繖花序,萼綠色,花冠淺藍色或近白色,細小而呈管狀,雄蕊五枚,花柱頂生,柱頭盤狀,整個花序約可長達15公分以上,末端卷旋狀,似狗尾巴。 果為蒴果,由兩枚小堅果合生而成。


分布地點:盆植於管理站。


 ※   白鳳菜


 白鳳菜

白鳳菜

  白鳳菜為菊科多年生傾臥性草本,為台灣特產植物,直立易生分枝,全體生有細毛,莖稍及花梗直立,莖基部隨成長逐漸木質化。葉互生,先端尖銳,莖部漸狹,薄肉質,葉身匙狀長橢圓形,常作羽狀齒裂,葉柄不明顯,葉緣有鋸齒,春至夏季開花,頭狀花序,橙黃色,花柄極長,可長至20公分,無花瓣,多不結種子。


分布地點:栽植於公園西側第一彎道旁。

 


表二、雄性紫斑蝶偏好的蜜源植物


科別

中名 / 別名

英文學名

紫草科(Boraginaceae)

白水木 / 白水草

Messerschmidia argentea(L.)Johnston

狗尾草 / 耳鉤草

Heliotropium indicum L.

菊科(Compositae)

白鳳菜 / 台灣土三七

Gynura formosana Kitamura


★公園現有栽植